“迎三中·促改革”系列成果展示?:創(chuàng)新“四個一”全科網格管理服務體系
寧德市壽寧著眼破解村(社區(qū))組織“小馬拉大車”困局,以深化“兩統(tǒng)一網”改革為切入點,創(chuàng)新推行“織密一張治理網格、建強一支服務隊伍、建立一套運行機制、打造一個智慧平臺”的“四個一”服務機制,走出了一條網格化服務基層治理的新路徑,相關工作經驗獲新華社《政務智庫報告》專題推介。2023年,壽寧縣獲評“全國信訪工作示范縣”,上榜福建省第四輪平安縣。
科學劃分一個精細化網格體系
構建全覆蓋“層級網絡”。按照“界定清晰、方便管理、無縫覆蓋”的原則,將全縣定為一級網格,14個鄉(xiāng)鎮(zhèn)定為二級網格,村(社區(qū))以50至100戶為標準劃定1327個三級網格,將社會治理觸角延伸到基層“神經末梢”。
明確全領域“任務清單”。各網格因地制宜同步成立黨小組,構建“村黨支部—網格黨小組—黨員聯系戶”的穿透式組織體系,具體負責網格內“兩違”巡查、群眾糾紛排查化解、森林防火等12項社會管理任務,實現“事事有人管、件件有落實”。
建立全時段“崗位要求”。先后制定印發(fā)考核辦法、管理規(guī)則,細化網格黨建、人居環(huán)境、矛盾化解等7類21項賦分指標,按照“月打分、季考評”方式對網格員進行賦分制管理,進一步提升網格運行質效。截至目前,共選樹縣級“金牌網格員”30多名,淘汰“末位網格員”41名。
精心打造一支功能型管理團隊
公開競聘一批。建立“鄉(xiāng)聘、村用、縣備案”機制,通過村“兩委”成員兼任、社會公開招聘、熱心人員兼職等方式,擇優(yōu)招聘網格員1327名。
戰(zhàn)時轉化一批。建立高效快捷“平戰(zhàn)轉化”機制,1個網格配備1名戰(zhàn)時網格長,應急情況下,另指定縣處級領導直接包掛社區(qū),108個縣直部門、1532名黨員干部迅速下沉、進網入格,與網格員共同負責網格事務。
優(yōu)化充實一批。實行“1+3+N”工作模式,在網格中配備1名網格長和網格指導員、駐村(社區(qū))民警、專職網格員等3名骨干,鼓勵黨員、退休干部、人民調解員、志愿者等N種社會力量參與治理,先后涌現出“鰲城大媽”“睦鄰先鋒”“夢龍調處”等網格治理品牌。
探索建立一套全閉環(huán)化解機制
“線下巡查”發(fā)現問題。大力推行“逢三進格”工作法,鄉(xiāng)村干部每周三集中進網入格,開展民情收集、入戶走訪等工作。今年以來,累計協(xié)調解決網格事項410余項,化解信訪積案18件。
“線上溝通”收集問題。按照“一格一群一戶一員”建立網格微信群,將網格內所有居民、商戶、企事業(yè)單位等納入管理,及時收集群眾訴求和意見建議,確保群眾動態(tài)第一時間掌握、上級重要部署20分鐘內傳達到戶到人
“分類處置”解決問題。建立“縣、鄉(xiāng)、村、網格”四級聯通的工作體系,推動群眾難題自下而上逐級過濾、有效化解,努力做到“矛盾不上交、服務不缺位”。
完善配套一個現代化智慧平臺
打造平臺,確保“事有地解”。成立全市首個社會治理服務中心,推動政法、公安、信訪等單位入駐辦公,配備專業(yè)調解委員會、志愿者之家等社會組織,設置7個服務窗口和7個功能室,為群眾提供信訪接待、法律援助等九方面服務事項。
規(guī)范流程,確保“服務高效”。明確辦事規(guī)則,規(guī)范業(yè)務流程,形成“中心統(tǒng)籌、一站受理、閉環(huán)辦理、多方協(xié)同”的綜合服務模式。中心運行以來,累計辦結群眾各類訴求1364件,提供咨詢服務6031人次,成功化解信訪事項282件、調處矛盾糾紛5360多起。
數字賦能,確保“治有實效”。推進網格化和數字化深度融合,建設“智理廊鄉(xiāng)”數字化綜合指揮平臺,實行網格事項“采集—立項—受理—反饋”全流程閉環(huán)處置。目前,“智理廊鄉(xiāng)”數字化平臺累計錄入信息42萬多條,辦結各類事件4467件,辦結率達95.5%。
推送單位:中共壽寧縣委改革辦
來源:中共寧德市委改革辦
編輯:林宇煌
審核:劉寧芬 周邦在
責任編輯:劉寧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