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中字一区国产综合_亚欧日韩欧美网站在线看_在线播放国产精品三级网_免费人成在线观看网站

  • <dfn id="zskxd"><var id="zskxd"></var></dfn>
      <span id="zskxd"></span>

      首頁 專題 2018專題管理 “新時代 新夢想” 新春走基層 活動報道

      【網絡媒體走轉改】過去的貧困戶,如今的致富能手

      2018-01-19 14:10 來源:中國西藏網

      中國西藏網訊 日前,“新時代、新夢想”全國網絡媒體新春走基層(安徽站)活動正在如火如荼的進行中。1月16日,媒體團一行走進安徽鳳陽縣東陵村,了解這里的新農村產業(yè)經濟發(fā)展情況。

      鳳陽,位于淮河南岸,孕育了內涵厚重的淮河文化,是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的故鄉(xiāng)。1978年,安徽省鳳陽縣小崗村18戶農民以敢為天下先的膽識,開始實行“家庭聯產土地承包責任制”,拉開了我國對內改革的大幕。因此,鳳陽又被稱為“帝王之鄉(xiāng)”“改革之鄉(xiāng)”。

      40年過去了,鳳陽的新農村建設進行得如何?記者們走進鳳陽縣基層,對話“村里人”,看看大家伙的日子過得怎么樣。

      圖為記者走進東陵村現代新型產業(yè)園的草莓大棚 攝影:次仁頓珠

      正值寒冬的鳳陽縣東陵村氣溫不高,前幾天的積雪還未消融。但一座現代新型產業(yè)園的大棚中卻溫暖如春,一顆顆嬌嫩新鮮的草莓吸引了記者的眼球,刺激著大家的味蕾。一個40歲的婦女正在草莓棚里彎腰忙碌著。她叫陳如芬,一位普通的農村婦女,一個有三個孩子的單親媽媽。她靠著租用大棚,辛勤種植蔬菜草莓,撐起了一個家的生計。

      陳如芬請記者品嘗自家草莓 攝影:次仁頓珠

      “以前我獨自一人帶著三個孩子,無法出去打工,靠做點小生意艱難地撫養(yǎng)他們,很難維持生活”,談及過去的生活,陳如芬感慨萬千。2009年,事情有了轉機。在村里的幫助下,陳如芬加入互助專業(yè)合作社,承包村里的大棚種植蔬菜。一開始她租了8個大棚,靠個人的農作物種植經驗與當地大學生村官提供的技術指導,第一年就獲得了豐收。嘗到了甜頭的陳如芬下決心干下去,她一直不斷發(fā)展、擴大規(guī)模。從今年開始,陳如芬租種了31個大棚,同時開始通過網絡學習先進的技術與經驗。“現在趕上好年份一年能收入十幾萬,生活已經很富裕,這都得感謝村里和上級的好政策。如今,家里的三個孩子正是讀書用錢的時候。雖然開銷大一些,但我守著這些大棚好好干,能負擔得起。” 2016年,陳如芬一家已經在鳳陽縣城買了房。

      在東陵村,陳如芬的致富經歷并不是個例。據東陵村支部書記李筱姣介紹,為帶動產業(yè)經濟發(fā)展,村里自2008年7月8日成立了新農村建設資金互助專業(yè)合作社。經過近十年的發(fā)展,合作社社員由最初的20人發(fā)展為現在的320人,社員入股資金由8.9萬元變?yōu)?30萬元,大棚設施等固定資產總值約320萬元,2016年盈利80余萬元。

      目前,東陵村合作社已流轉土地800多畝,其中果林園300多畝、大棚草莓蔬菜60多畝、花卉苗木130多畝、高效農作物300多畝,擁有現代化日光溫室大棚一座、3組連棟大棚一座、鋼架大棚100多個,一個現代新型農業(yè)產業(yè)園初步形成。

      從改革開放之初的“大包干”到如今專業(yè)合作社,鳳陽人一直沒有停下腳步,而是不斷以一種思變的精神,在探索的路上前進。從一個艱難維持生活的貧困戶到如今的致富能手,陳如芬的脫貧致富之路只是安徽省扎實推進脫貧攻堅、深入推動農村改革發(fā)展的一個縮影。在安徽,還有千千萬萬個陳如芬,在熱愛的土地上耕耘,種植美好生活。(中國西藏網 圖、文/次仁頓珠)

      責任編輯:葉著





      返回首頁
      相關新聞
      返回頂部
      寧德網簡介 版權聲明 聯系我們 加入我們

      寧德網 版權所有,未經寧德網書面特別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3512014001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jié)目許可證號:1309374

      廣告聯系:0593-2831322 職業(yè)道德監(jiān)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 新聞熱線:0593-2876799

      寧德市新媒體網絡傳媒有限公司 地址:寧德市蕉城區(qū)蕉城北路15號閩東日報社三樓

      閩ICP備09016467號-17 網絡舉報監(jiān)督專區(q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