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中字一区国产综合_亚欧日韩欧美网站在线看_在线播放国产精品三级网_免费人成在线观看网站

  • <dfn id="zskxd"><var id="zskxd"></var></dfn>
      <span id="zskxd"></span>

      首頁 縣市頻道 蕉城新聞

      蕉城碗窯村:匣缽砌屋藏千年制瓷史 非遺古韻引八方客

      2025-08-25 19:49 來源:閩東日報·新寧德客戶端

      走進蕉城區(qū)飛鸞鎮(zhèn)碗窯村,一幢幢外墻由鏤空圓柱體交叉堆疊而成的奇特民房率先映入眼簾 —— 這些形似 “麻繩編織藝術品” 的建筑,正是當?shù)鬲氂械?“匣缽屋”。這座兼具制瓷歷史與閩南風情的古村落,如今正以獨特的文化底蘊吸引著八方游客。??

      碗窯村地處三都澳沿海,歷史上交通便利、港口貿(mào)易繁榮,因盛產(chǎn)粗厚瓷碗而得名 “碗窯”。如今,村里仍保留著幾座較為完整的古龍窯,它們?nèi)绨苍數(shù)睦险甙沆o謐屹立,窯身的斑駁痕跡,默默訴說著村落曾經(jīng)的制瓷輝煌。?

      “第一次見用這種‘圓罐子’砌墻的房子,遠看像藝術品,近摸還很結實。” 前來游玩的游客李女士指著匣缽屋外墻感嘆。記者注意到,這些民房外墻由一個個鏤空圓柱體交叉堆疊而成,連接處僅用少量泥土粘合,整體呈現(xiàn)出獨特的編織紋理。?

      村中年長者介紹,這些 “圓罐子” 并非裝飾品,而是過去窯廠燒碗時的關鍵工具 —— 匣缽。碗窯人的祖先是為追尋窯火遷徙至此,建窯燒碗、繁衍生息。在制瓷過程中,工匠會將碗坯放入圓形鏤空的匣缽內(nèi),再送入 1300 攝氏度的高溫窯中煅燒,十余小時后瓷碗便可成型。而承受過高溫的匣缽,通常使用兩三次后便會廢棄。?

      柳明格攝

      為何選擇用廢棄匣缽砌房?這背后是碗窯村祖先因地制宜的生存智慧。據(jù)介紹,先祖初遷至此地時,面臨著 “加工石頭費力、燒制磚塊耗時、夯土墻不耐用” 的困境。偶然間,有人發(fā)現(xiàn)廢棄匣缽質地堅硬、體型規(guī)整,便嘗試用其填海造地,解決 “地少人多” 的難題;隨后又將其替代磚塊砌墻建房,這一傳統(tǒng)便代代延續(xù)下來。?

      匣缽屋的優(yōu)勢遠不止 “變廢為寶”。記者了解到,單個匣缽直徑超 20 厘米、高約 12 厘米,相當于兩塊磚頭的高度,砌墻效率大幅提升;經(jīng)高溫鍛造的匣缽質地堅固,能起到良好的隔音、防震效果,且中空結構讓房屋自帶 “冬暖夏涼” 屬性;更特別的是,匣缽屋采用 “里外兩層墻體” 設計,防火性能極佳 —— 村里曾發(fā)生過火災,火勢甚至燒裂了石頭,而匣缽砌成的墻體卻完好無損。?

      柳明格攝

      如今,匣缽屋已成為全國僅有的特色建筑,不僅是碗窯村的 “顏值擔當”,更被視作見證村落歷史的 “活態(tài)文化墻”。除了獨特的建筑,該村還保留著 “碗板龍”“白眉青獅” 兩項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每逢節(jié)慶,村民會舞起碗板龍、耍起青獅,濃郁的地方風情撲面而來。?

      “我們希望讓更多人知道匣缽屋的故事,也讓這份制瓷文化和村落古韻一直傳下去。” 飛鸞鎮(zhèn)政府相關負責人表示。隨著鄉(xiāng)村旅游的發(fā)展,越來越多游客專程前來探訪匣缽屋、體驗非遺文化,這座古老村落正煥發(fā)出新的生機。?

      來源:閩東日報·新寧德客戶端記者 陳姜燕 通訊員 林劍輝? 飛鸞鎮(zhèn)供圖

      編輯:邱祖輝

      審核:藍青 吳明順

      責任編輯:陳姜燕

      (原標題:蕉城碗窯村:匣缽砌屋藏千年制瓷史 非遺古韻引八方客)

      返回首頁
      相關新聞
      返回頂部
      寧德網(wǎng)簡介 版權聲明 聯(lián)系我們 加入我們

      寧德網(wǎng) 版權所有,未經(jīng)寧德網(wǎng)書面特別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

      互聯(lián)網(wǎng)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3512014001 信息網(wǎng)絡傳播視聽節(jié)目許可證號:1309374

      廣告聯(lián)系:0593-2831322 職業(yè)道德監(jiān)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 新聞熱線:0593-2876799

      寧德市新媒體網(wǎng)絡傳媒有限公司 地址:寧德市蕉城區(qū)蕉城北路15號閩東日報社三樓

      閩ICP備09016467號-17 網(wǎng)絡舉報監(jiān)督專區(q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