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中字一区国产综合_亚欧日韩欧美网站在线看_在线播放国产精品三级网_免费人成在线观看网站

  • <dfn id="zskxd"><var id="zskxd"></var></dfn>
      <span id="zskxd"></span>

      首頁 新聞頻道 寧德新聞

      父輩征戰(zhàn)路 我們重來走

      ——閩東老紅軍、新四軍后代“重走紅軍長征路”主題活動側記

      2016-10-18 09:21 來源:寧德網 周曉京

      寧德網消息 (記者 周曉京  文/圖) 80年前,一支偉大的革命隊伍,從福建長汀、寧化、江西瑞金出發(fā),歷經艱險,最終于1936年10月,到達甘肅會寧,在這里,紅軍第一、二、四方面軍勝利會師,完成了二萬五千里長征。80年后的今天,在寧德市蕉城區(qū)新四軍研究會牽頭組織下,一支由閩東籍老紅軍、新四軍后代組成的“新長征”隊伍,循著當年父輩征戰(zhàn)路,重溫革命歷史,體驗這段光榮而偉大的革命征程。

      參觀遵義會議會址

      為紀念中國共產黨成立95周年,中國工農紅軍長征勝利80年,新四軍第三支隊第六團(老六團)北上抗日78周年,國慶黃金周前夕,寧德市蕉城區(qū)新四軍研究會組織閩東老紅軍、新四軍后代開展“重走紅軍長征路,弘揚父輩革命精神”主題活動。閩東老紅軍、新四軍后代及有關負責人十幾人組成的隊伍沿著中央紅軍長征路線,踏上了紅色之旅。在7天時間中,他們沿途參觀遵義、赤水、婁山關、延安等重要革命舊址、紀念館。

      9月23日下午,這支“新長征”隊伍來到位于遵義老城的遵義會議會址。這是棟磚木結構,中西合璧的兩層樓房。1935年1月初,紅軍長征到達遵義后,這里便成為紅軍總司令部的駐地。1月15日至17日,就在這主樓上舉行了著名的遵義會議。

      遵義會議結束了王明“左”傾錯誤在黨中央的統(tǒng)治,確立了以毛澤東為核心的黨中央的正確領導,為中國革命指明了前進的方向。

      隊員們身著當年父輩穿過的軍裝,舉著中國工農紅軍閩東獨立師和新四軍研究會的旗幟,整齊有序地參觀了會址。紀念館方得知這是一支來自閩東老紅軍、新四軍后代的隊伍后,十分重視,解說員對有關歷史和遺跡進行了細致的講解,還特意帶著隊員們參觀了平時不輕易開放的紀念館二樓“舊址重地”。而蕉城區(qū)新四軍研究會會長周樹荊也代表大家向紀念館負責人贈送了記載著閩東革命英豪名錄和事跡的圖書《英名永存》。

      也來一個“四渡赤水”

      9月24日早上,一行人參觀婁山關紅軍戰(zhàn)斗遺址,隨后又奔赴四渡赤水紀念館,這是本次紅色之旅中不可錯漏的地方。紅軍長征過程中,土城戰(zhàn)役失敗后,毛澤東認真總結教訓,親自指揮了傳奇的四渡赤水戰(zhàn)役。

      在四渡赤水紀念館,隊員們認真聽取了講解員講解,還不時取出手機、相機拍照,隊員中的陳麗玉等還迫不及待地將現場照片通過微信上傳,來個“現場直播”,讓親朋好友們分享在革命圣地的見聞。

      “四渡赤水出奇兵”,當年的丙安古鎮(zhèn)就是一渡赤水期間的重要渡口之一,由于這個特殊的革命歷史,也由于保存完好的古鎮(zhèn)和渡口風貌,如今成了紅色旅游的必去之處。進入古鎮(zhèn)是要收門票的,而眾多的游客又催生了古鎮(zhèn)里各式各樣的“紅色經濟”。走在古鎮(zhèn)的沿河棧道和石板路上,參觀著當年的紅一軍團團部和紅二師師部駐址,民房外還寫著“打土豪,分田地”的口號,隊員們靠著“紅軍客棧”的木欄,望著腳下流淌的赤水河,仿佛穿越到了那段難忘的革命歷史,而他們身上穿著當年的紅軍服裝,倒成了古鎮(zhèn)里一道亮麗的風景。

      興致正濃,老紅軍后代、市文明辦綜合科科長黃春富即興作詩一首——《游丙安古鎮(zhèn)》

      丙安古鎮(zhèn)遺風在,

      烽火當年見世雄;

      制勝出奇神鬼泣,

      長征一路戰(zhàn)旗紅。

      夜宿赤水市,赤水河中下游繞城而過,河面寬闊,這邊屬于貴州遵義的赤水市,河對面卻屬于四川省的瀘州市合江縣地域。新興的紅色旅游給這個兩省交界處的內陸小城市帶來了希望和生機,沿岸的景觀公園還在修建,夜景卻不錯。晚飯后,隊員們來到赤水河邊,想象著當年在這赤水河上紅軍萬人神渡的奇景。隊員們特意從赤水大橋上走過,又走回。“我們在一天之中也‘四渡赤水’啦!”紅軍后代中的幾名“女將”黃先英、王文斌、陳彬等站在赤水大橋上,高興地說道,話語中帶著當年父輩征戰(zhàn)的豪邁。

      延安行即景生情寫詞賦

      9月27日,這支由閩東老紅軍、新四軍后代組成的“長征隊伍”跨過赤水河,翻山越嶺來到了革命圣地延安。隊員們顧不上旅途的勞累,直奔棗園革命舊址、延安革命紀念館和楊家?guī)X革命舊址。

      1935年10月,中央紅軍經過二萬五千里長征,到達陜甘革命根據地。從此,以毛澤東為代表的黨中央在這里戰(zhàn)斗和扎根直至解放前夕,延安和陜甘寧邊區(qū)成為中國人民抗日戰(zhàn)爭的領導中心、解放戰(zhàn)爭的總后方、萬眾矚目的革命圣地。

      在延安“紅色之都”,至今保留著大量革命遺跡,也給隊員們最多感觸??吹疆斈昝珴蓶|、周恩來等多位中央領導人居住過的窯洞,看到紀念館中當年的印刷機、槍械等大量實物資料,隊員們可以想見當年艱苦的革命歲月,卻又感受到“一切反動派都是紙老虎”“艱苦奮斗,自力更生”的革命樂觀主義精神和必勝信心。黃春富即景生情,又寫了首詩——《延安行》     

      重走長征路,

      延安萬里行。

      延河水尚綠,

      寶塔山還青。

      窯洞思燈亮,

      棗園念明月。

      紅軍旗幟在,

      吾輩自高擎。

      長征精神永遠的精神財富

      7天的行程很快就結束了,面對記者采訪,隊員們紛紛表示,雖然他們如今也都是上了年紀的人,有的人身體不是很好,所以只能走訪長征路上的幾個節(jié)點,但隊員們通過這次紅色之旅,重溫長征革命歷史,也體驗到了父輩留下的深厚精神財富。

      “七天的長征行,雖未經歷爬雪山過草地,吃草根啃樹皮,卻讓我們直觀感受到父輩們艱苦卓絕鬧革命、前仆后繼抗日寇、出生入死求解放的崢嶸歲月。”老紅軍后代、退休干部林華說道。

      一路行來,老紅軍后代、蕉城區(qū)新四軍研究會會長周樹荊深有感觸:“小時候常聆聽父親講紅軍故事,今日重走紅軍長征路,實地感受當年紅軍突破烏江、奮戰(zhàn)婁山關、四渡赤水,以及爬雪山過草地的傳奇經歷,先輩們那種艱苦奮戰(zhàn)、不怕流血犧牲的精神,永遠感人心懷,不斷鞭策我們不忘初心、牢記歷史,進一步弘揚先輩的光榮傳統(tǒng)。”

      老紅軍后代、市人大常委會委員、研究室主任傅偉福說:“重走紅軍長征路,近距離地聆聽、觸摸、感受當年紅軍長征路上的實情實景,使我們每一位參加活動的老紅軍后代仿佛經歷了一場戰(zhàn)斗的洗禮,大家心潮澎湃,獲益匪淺,更加堅定了我們弘揚父輩革命精神,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努力奮斗的決心和信心!”

      責任編輯:葉朝玉





      返回首頁
      相關新聞
      返回頂部
      寧德網簡介 版權聲明 聯(lián)系我們 加入我們

      寧德網 版權所有,未經寧德網書面特別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

      互聯(lián)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3512014001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jié)目許可證號:1309374

      廣告聯(lián)系:0593-2831322 職業(yè)道德監(jiān)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 新聞熱線:0593-2876799

      寧德市新媒體網絡傳媒有限公司 地址:寧德市蕉城區(qū)蕉城北路15號閩東日報社三樓

      閩ICP備09016467號-17 網絡舉報監(jiān)督專區(q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