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毅夫在泉開講 稱中國最遲2022年成高收入國家
寧德網
海峽導報消息2015年中國完全有能力保持7%的經濟年增長率,且在整個“十三五”期間,都能保持這個增長比率,有望在2020年,最遲2022年進入高收入經濟體。9日,著名經濟學家林毅夫從廈洽會趕到泉州為泉州師范學院近1600名師生開講中國經濟時,如此表示。
2015年中國完全有能力保持7%的經濟年增長率,且在整個“十三五”期間,都能保持這個增長比率,有望在2020年,最遲2022年進入高收入經濟體。
9日,著名經濟學家林毅夫從廈洽會趕到泉州為泉州師范學院近1600名師生開講中國經濟時,如此表示。
坦陳:曾懷疑20年內GDP翻兩番目標
林毅夫坦陳,他也曾是一個對中國經濟發(fā)展產生過質疑的學生。在1979年之前,當時中國政府提出20年內全國GDP翻兩番,“當時也只認為這是政府的一種宣傳口號罷了”。
然而,在此后的35年里,中國經濟以9.7%的年增長率成長,現在成了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林毅夫認為,這不得不說是改革開放的功勞。
中國經濟高速發(fā)展,在1997年爆發(fā)的金融危機中不退反進,并迅速帶領其他受影響的國家走出疲軟。林毅夫表示,中國經濟發(fā)展確實對世界經濟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唱多:中國有望2020年成高收入國家
近年,“唱衰中國”的論調也逐漸增多。
林毅夫談到,2008年中美GDP數據差距,與日本、新加坡、臺灣、韓國4個國家和地區(qū)在1951年、1967年、1975年、1977年與美國的數據差距一樣,而這些國家和地區(qū)分別實現了20年內保持8%左右的經濟增長率。
他認為,2008年以后,中國也應該有20年這樣高速發(fā)展的經濟態(tài)勢。2015年中國完全有能力保持7%的經濟年增長率,且在整個“十三五”期間都能保持這個增長率,中國有望在2020年,最遲2022年進入高收入經濟體。
建議:徹底改變“窮人補貼富人”
面對越來越突出的腐敗問題,林毅夫以“保護補貼”入手,認為以前對一些國有企業(yè)、大企業(yè)提供“保護性補貼”,那是“雪中送炭”,如今經濟已經發(fā)展到一定程度,國家對它們給予“保護性補貼”,容易滋生腐敗問題。
如今,高收入逐漸與腐敗聯系在一起了,社會公正問題日益突出。他建議,除了從二次分配,社會保障制度外,現在要做的是去除之前發(fā)展需要的漸進式的雙軌改革制度,徹底改變這種“窮人補貼富人”的現象,杜絕腐敗。
人物名片
林毅夫,1952年10月生,臺灣宜蘭人?,F任北京大學國家發(fā)展研究院名譽院長、教授;第十二屆全國政協(xié)常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
1979年到祖國大陸定居;1994年8月任北京大學中國經濟研究中心主任;2008年5月任世界銀行高級副行長、首席經濟學家;2012年6月任期滿后回到北京大學國家發(fā)展研究院繼續(xù)任教;2014年入圍華人經濟領袖。
責任編輯:鄭城